有人說中史是最沈悶的科目,因為五千年歷史太長,讀起來太沈重也太沈悶。
可是,歷史短的國家不知多羨慕中國呢!像加拿大,立國不過百餘年,任它如何鋪陳,也不過上下兩冊,在十一班、十二班,兩個學期就可以讀完,其中還包括了地理歷史經公,統稱社會科,但要上大學,卻是必修科目。目的就是要國民對國家有基本認識,從而做個好公民,此亦是移民入籍考試的原因。
他們明白,要國人熱愛國家,不是空叫幾句口號,而是切切實實去認識了解,就如愛人一樣,了解以後才能奢言愛護,否則,如何憑空去愛?
更重要的是讀歷史,特別是中國歷史,讓我們鑑古知今,從中獲取教訓。
譬如每個朝代的興衰,總有規律可尋,若以比較分析之法研讀,實在趣味盎然,又能提示我們不重蹈前人覆轍。不同朝代有不同制度,若能系統研究,對今日社會亦提供參考。至於各種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,更應對它發生的背景和影響仔細思考討論。找出脈絡,便成鑑戒警惕後人。
如此活生生的歷史學習,何沈悶之有?
何況,歷史其實就是生活,尋常老百姓,每天都在創造歷史,歷史長河汩汩流動,永不止息。
南京大屠殺是最好事例,日本人企圖竄改歷史,官方雖低調沈默,民間卻高調追討,誓要還歷史一個公道。又如釣魚台主權問題,保釣運動一代一代爭取下去,有人犧牲,有人淡出,但都在歷史中扮演了一個角色。還有十一年前廣場上的事件,大家不都在期待歷史的真相嗎?
詩人說:耶路撒冷阿,我若忘記你,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。對五千年歷史,我們也當如此看。
【要聞】
【教會、機構短訊】
【教會之聲】
【畫中有話】
【誠心所願】
【文林】
【癌病答客問】
【親密家庭】
【餘暉集】
【資訊年代】
【溪水旁】
【教會圖說】
【貞潔有道】
【牧養心聲】
【如情未了】
【交流點】
【古道今詮】
【父母也EQ】
【心靈照相機】
【童話世界】